产品分类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人胚肾细胞 293T助力生物医学研究

技术文章

人胚肾细胞 293T助力生物医学研究

更新更新时间:2025-07-24 浏览次数:38

  人胚肾细胞 293T是实验室中应用广泛的,源于人胚胎肾细胞,经 SV40 大 T 抗原基因转染改造而成,凭借易培养、转染效率高(可达 80%-90%)等特性,成为基因工程与生物制药领域的 重要细胞。​
  基因功能研究中,293T 细胞是外源基因表达的理想载体。其基因组稳定且对重组质粒的容纳性强,能高效表达目标蛋白(如荧光蛋白、酶分子)。研究人员通过将含绿色荧光蛋白(GFP)基因的质粒转入该细胞,可直观观察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与动态变化。在 CRISPR-Cas9 基因编辑技术中,293T 细胞常被用于验证 sgRNA 的切割效率,通过检测靶基因的突变率,筛选出编辑方案。某实验室利用该细胞验证了 3 种肺癌相关基因的敲除效果,一周内就确定了有效的 sgRNA 序列,大幅缩短了实验周期。​
 

人胚肾细胞 293T

 

  病毒载体生产中,慢病毒、腺病毒等基因治疗载体需在该细胞中包装:将载体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后,293T 细胞可组装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,病毒滴度可达 10⁸-10⁹ TU/mL(转导单位 / 毫升)。在 CAR-T 细胞疗法研发中,慢病毒载体需通过 293T 细胞生产,其高滴度病毒能确保 T 细胞的转导效率超 70%,为疗法的有效性提供保障。某生物公司利用该细胞生产的腺病毒载体,成功将凝血因子基因导入血友病模型动物,使凝血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60%。​
  重组蛋白制备领域,293T 细胞能提供接近人类细胞的翻译后修饰。与原核细胞(如大肠杆菌)相比,该细胞可对蛋白进行糖基化、磷酸化等修饰,使生产的重组蛋白(如单克隆抗体、细胞因子)更接近天然构象,生物活性更高。在新冠病毒研究中,科研人员通过 293T 细胞表达刺突蛋白(S 蛋白),用于制备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,其灵敏度比原核表达的蛋白提升 30%。某药企利用该细胞生产的人干扰素 α,体外抗病毒活性达 10⁸ IU/mg,远超酵母表达产品的 5×10⁷ IU/mg。​
  药物筛选中,293T 细胞是快速评估药效的模型。通过构建含药物靶点基因的稳定细胞系(如表达 EGFR 的 293T 细胞),可高通量筛选抑制剂的活性。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,该细胞模型能在 96 孔板中同时检测数十种化合物对靶点蛋白的抑制效果,IC50(半数抑制浓度)测定的 Z' 因子(实验可靠性指标)可达 0.7 以上,确保筛选结果可靠。某团队利用该模型筛选出 3 种新型 ALK 抑制剂,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候选药物。​
  此外,人胚肾细胞 293T因培养条件简单(含 10% 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基,37℃、5% CO₂环境)、传代稳定(可连续传代 50 次以上),成为教学实验中的常用材料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转染、蛋白表达等基础生物学过程。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多功能性,使其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桥梁。
 

镜像绮点(上海)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茂园路260号临港南桥科技城56号楼7层 邮箱:3844913394@qq.com

公司版权所有 © 2025 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4064724号-1  管理登陆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GoogleSitemap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400-021-2021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