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人肝癌细胞HEPG2:肝癌研究的“多功能实验平台”
技术文章
在肝癌研究的科研版图中,人肝癌细胞HEPG2凭借其保留的肝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恶性增殖特征,成为解析肝癌发生机制、筛选抗癌药物及开发诊断技术的核心工具。这种源自人肝母细胞瘤的永生化细胞系,不仅能稳定表达甲胎蛋白(AFP)等肝癌标志物,还具备代谢活性强、易转染等特点,为肝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探索提供了可靠载体。
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,HEPG2细胞是解析信号通路异常的“活体实验室”。研究发现,HEPG2细胞中Wnt/β-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持续激活,导致细胞异常增殖——这与临床肝癌组织中该通路的激活状态高度一致。某科研团队通过CRISPR技术敲除HEPG2细胞中的β-连环蛋白基因,使细胞增殖速率下降60%,同时凋亡率提高3倍,直观验证了该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。

抗癌药物筛选领域,HEPG2细胞的代谢特性使其成为评估药物疗效与毒性的“双重标准”。在靶向药物筛选中,科研人员将HEPG2细胞接种于3D培养体系,构建模拟肝癌微环境的球体模型,用于测试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的抗肿瘤效果。实验显示,该模型中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(IC50)为2.3μmol/L,与临床患者的血药浓度范围高度吻合,且能更精准地反映药物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。同时,HEPG2细胞保留的肝细胞代谢功能,可用于评估药物的肝毒性。
肝癌诊断标志物的发掘中,HEPG2细胞的分泌组学分析为临床检测提供了候选靶点。通过对HEPG2细胞培养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,研究人员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(HSP90α)的分泌量是正常肝细胞的8倍。进一步的临床样本验证显示,肝癌患者血清中HSP90α水平的阳性检出率达82%,显著高于AFP的65%,两者联合检测可将诊断灵敏度提升至91%。这一发现推动了肝癌早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,目前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。
从机制解析到临床转化,人肝癌细胞HEPG2以其生物学特性,成为肝癌研究中“多功能实验平台”,持续为攻克这一高发恶性肿瘤贡献科研力量。